岁末之际,船舶检查工作依然马不停蹄地持续推进。在2024年的最后一个月,国内某地区的海事监管部门紧锣密鼓地开展了船舶检查行动,累计对300余艘次的船舶进行了细致检查。这其中,有十几艘船舶因存在各类严重问题而被滞留。
在此,小编特意将这些滞留船舶所暴露出的缺陷进行整理并分享给大家。希望各位船东、船员以及航运从业者能够以此为鉴,认真查缺补漏,对船舶的各项设备、系统和人员配备和管理等方面做全面细致的自查自纠。毕竟,船舶一旦被滞留,不仅会影响正常的运营计划,还可能面临一系列的处罚和整改要求,这绝非小事一桩,关乎着航运事业的安全与稳定发展,以及每一位从业者的切身利益。
在国内的船舶检查工作中,所检查的船舶大多为沿海航行的船只,其中老旧船舶占比较大。鉴于此情况,船舶结构方面存在各类缺陷也就不难理解了。从根源上看,主要是由于船舶保养工作未能有效落实,因此导致了严重的锈蚀问题及结构上的损坏。尤其是舱盖部分,其出现的缺陷在整改时常常极为棘手,很多时候甚至有必要进行重新焊接这一复杂工序,这无疑增加了船舶维护与修复的难度和成本,也为船舶的安全检查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1#货舱舱盖关闭后,舱盖前后端部与舱口围之间均存在约5cm的间隙,舱盖8处洞穿,平均直径约2cm,2#货舱舱盖关闭后,舱盖后端部与舱口围之间均存在约5cm的间隙,左右侧与舱口围之间有约1cm的间隙,舱盖5处洞穿,平均直径约1cm,两货舱均没办法保证风雨密;
●主机燃油日用柜通主机管路(直径为35mm)的速闭阀安装于距日用柜1米处,超过《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11)允许的刚性短管长度(L=0.8D+80=100mm)的要求。
●船中处甲板舷墙高度实测为153厘米,与船舶完工图纸中舷墙高度100厘米不一致;
●载重线及吃水标志:船中右舷夏季干舷高度约为530mm,与船舶检验证书上夏季干舷高度678mm不一致。
船舶配员与证书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内河船舶领域中棘手且顽固的难题。部分船东受利益驱使,为了削减经营成本,不惜采取减少船舶配员的不当手段。这不仅使得船舶在检查过程中极易因不符合相关规定而遭到滞留,更重要的是,给船舶的实际航行安全埋下了重大隐患。
●船首桅灯水平光弧角度及方向均不符合标准要求。(遮光板为人工制作,导致光弧角度和方向不对);
●罗经甲板上2盏失控灯垂向间距不足2米(只有1米)(关于失控灯,信德海事之前有过相关解读,延伸阅读:);
●罗经甲板上最低层一盏桅灯高度过低被探照灯、消防水枪遮挡,与布置图不一致;
●机舱右发电柴油机高压燃油管套管系统燃油泄漏报警装置故障,测试时未能激发报警;
救生与消防设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这两方面出现任意的毛病,所引发的都将是极其严重的后果。也正因如此,在各类船舶滞留缺陷的统计列表中,救生与消防设施的有关问题从未缺席过。它们始终作为重点监管和审查的关键项目,必须格外的重视并确保这些设备的完好性与可靠性。无论是在日常的船舶维护检查中,还是在应对突发紧急状况时,救生与消防设施都应当处于随时可用、万无一失的状态。
●二氧化碳间与起居处所相邻舱壁上防火材料局部漏敷(漏敷处位于该舱壁底部,尺寸约5cmX370cm),二氧化碳间底部与机舱相邻的甲板上防火敷料局部开裂、空鼓(开裂总长约2m,空鼓面积约0.3m2)。
●该轮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装置管路上的通舷外阀卡死于开启状态,从靠泊至检查时为止,有0.03立方米的生活垃圾污水直接排放入江;
【投稿】【提供线索】【转载】请后台留言或电邮投稿,主题格式为【投稿】+文章标题,发送至邮箱。